葡萄酒保质期10年,过了就坏了?
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大家,
每次在选购葡萄酒的时候,
在查看背标的时候,
都会看到,
葡萄酒的商品信息处写着:
保质期:十年
什么!
葡萄酒竟然有保质期?
而且长达十年?
这时候可能会有个食品砖家跳出来告诉你:
“对的,没错。
在我国,
任何食用商品都需要标注保质期!”
这葡萄酒到底有没有保质期?
过了保质期的葡萄酒就会坏掉吗?
过了保质期的葡萄酒就不能够饮用吗?
等等,
让我们来分析一下,
如果葡萄酒有保质期,
过了这个保质期酒就会变质,
那么,
1961年的白马酒庄,
1982年的拉菲酒庄,
等等几十年的葡萄酒,
不都是过期商品吗?
怎么还卖得那么贵呢?
那不得扔掉?
如果葡萄酒有保质期,
在保质期内葡萄酒都能得到“保质”,
那么那些个有个四五年年头的餐酒,
或者储存环境不佳的葡萄酒,
怎么喝起来就像一瓶馊水?
这种酒,
送给小编都不要呢!
所以,
根据我们的简单推断,
葡萄酒是没有保质期的,
那么为什么要在背标上写上保质期呢?
原来,
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,
我国推行食用商品的全面质量管理,
将葡萄酒的保质期限统一制定为10年,
在那个年代,
由于法规的制定者对葡萄酒专业知识的匮乏,
导致了这一中国特色的食品法规出台,
到了1995年,
出台的《食品标签通用标准》,
才规定保存能力超过18个月的食品,
可以不用标注保质期。
2007年开始实施的《预包装饮料酒标签通则》,
也规定了,
葡萄酒或者其他酒精饮料,
酒精度超过10度的,
可以不用标注保质期。
既然可以不必标注保质期了,
那为什么市面上的绝大多数葡萄酒,
还是都标注了保质期呢?
原因无外乎怕引来不必要的麻烦,
大家都在标注,
如果我不这么做,
消费者会不会有疑虑呢?
海关商检会不会顺利放行呢?
感觉人人这么做,
如果我不跟这个风,
会不会吃亏呢?
所以,
这个风从八十年代一直跟到了现在。
那么,
为什么我们说,
葡萄酒是没有保质期的呢?
我们可以把葡萄酒看成有生命的人,
人的寿命,
有长有短,
并不是到了某一个特定的时间点才死亡,
影响到他寿命的因素,
可能是成长的环境,
健康与否的体魄,
规律的饮食与生活习惯等等,
葡萄酒也是一样的,
它的生命长短,
与它的葡萄质量、酿造工艺,
陈年过程和储存环境等等因素,
品质高的葡萄酒,
在出色的储存环境下,
可以轻松储存二三十年,
甚至五十年,
品质较为一般的葡萄酒,
也可能在两三年内就衰败掉。
葡萄酒的生命周期如同抛物线般,
分为青涩期,
壮年期,
和衰老期,
在进入壮年期后,
是葡萄酒的最佳饮用期,
也就是我们所说的“适饮期”,
过了这个适饮期,
葡萄酒开始衰老,
但也不是立马就会变质,
只是口感、颜色、香气,
已不复壮年,
如同年老色衰的女人般。
葡萄酒并没有保质期,
而是如同生命般,
有长有短,
保质期十年,
大可不必在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