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50501
行业动态
正文

中国“波尔多”,让人欢喜让人忧

2010年7月12日

   继河北昌黎和山东烟台之后,宁夏贺兰山东麓被批准为全国第三个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。由于气候、土壤等条件与世界知名葡萄酒产地法国波尔多相近,这里被国内同行称为中国的波尔多。截至目前,宁夏的葡萄种植面积已达21万亩,其中酿酒类13万亩,初步形成了以青铜峡市、永宁县、国有农垦农场为主体,红寺堡开发区为补充的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带。酿造葡萄酒的企业也由西夏王一家,发展到今天的贺兰山、御马、类人首等20多家。

  曾经的辉煌已然黯淡

  宁夏的品牌葡萄酒曾取得过全国销量前十位的好成绩,但却是昙花一现。张裕集团掌门人孙立强说过从口感、色泽来看,宁夏红酒可与张裕,甚至世界顶尖级葡萄酒媲美,但从市场占有率看,宁夏红酒与它们的差距却很大。

  为什么宁夏的红酒每瓶只卖到50元,而装到人家的瓶子里就身价倍增?业内人士认为,宁夏葡萄酒至今没有一个品牌在全国叫得响,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思路不够开阔,一味强调种植,忽略了产品深加工和包装外销,使葡萄酒产业局限于葡萄种植产业,以至于在市场上处于被动等待位置。

  优质原料成了他人嫁衣

  作为葡萄酒,素来有七分原料三分工艺的说法,张裕集团总工程师李记明认为没有买得到的好原酒,只有种出来的好葡萄。没有人会把高品质的原酒卖给竞争对手,国内葡萄酒企业的唯一出路是自建葡萄种植原料基地。王朝、张裕、保乐力加等众多外地郎纷纷落户宁夏跑马圈地。国内、国际葡萄酒巨头同时进入一个产区,不仅在国内开了先河,在国际上也史无前例。

  品牌与原料犹如葡萄酒产业微笑曲线的两端,而优质原料资源是有限的,甚至是稀缺的,从某种意义上说,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笑到最后的杀手锏。一个明晰对比数字逐渐凸显,目前我区全年可产葡萄原酒3.3万吨,其中本地葡萄酒企业酿造成品酒仅用掉3000吨,其余的3万吨则成了王朝、张裕等国内知名葡萄酒企业的口中肉

  中国波尔多期盼光环再现

  由于优良酿酒葡萄没有统一的标准,加上各地酒厂都来此处收购葡萄,抬高了葡萄的价格,致使当地的葡萄种植者普遍认为宁夏葡萄不愁卖,从而没有人愿意在提高葡萄质量上下工夫。一位专家如是说。

  在国外有一棵树一瓶酒的说法,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,我区葡萄酒企业的原料大多数是由较为分散的农户生产的,农民追求产量和收入而忽视了质量,造成葡萄折光度明显下降。随着按质论价的原料收购政策逐步实行,农户增产不增收的现象屡见不鲜,久而不治,必然挫伤葡萄种植者的积极性。

  如何发展、做大做强宁夏的葡萄产业,让优质的葡萄原料变成顶级的葡萄酒,为宁夏的葡萄酒在国内市场争得一席之地?有待于那些长期在我区葡萄产业道路上奔波的专家、学者以及企业家的共同努力。(记者马和亮 张瑛 洪琦)

    (稿件摘自 宁夏新闻网-宁夏日报,如需转载请与宁夏新闻网联系)